·云 赏 非 遗 彩 灯·
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灯文化
我们推出了“云赏非遗彩灯”线上系列活动
今天来到
山西!
河曲河灯会,是流传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的一种民俗活动,也是禹文化、鬼神文化和走西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办(共举办三天,分别是农历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周边县城的居民和远道归来的游子,都会前来参加这一重大的传统盛会,是晋、陕、蒙三省民众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曲河灯会这一传统民俗由来已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的《河曲县志》:“明弘治十三年,知县李邦彦率众祭奠大禹,放河灯。”但民间活动其实是比记录在册还要早的。
此外,河曲河灯节还与一位帝王的事迹有所联系,据《明史·武宗本纪》记载,明朝年轻的正德皇帝视察山西大同防区后,执意继续西行,于公元1518年来到偏头关视察防卫,期间就来过河曲境内。在清代谷应泰所著《明史纪事本末》对这段历史有更为详细生动的叙述:“十月初四日,幸楼子营,已漏下二刻,旌旗夹道,灯火烛空,山川震动。明晨从娘娘滩、太子滩抵纸灰沟营(今河曲县城),始进午膳,因幸唐家会,祭河神,诏善游者,观之。”大明皇帝亲自来到黄河岸边的河曲祭河神大禹,这可能是河曲河灯节史上最高规模的盛事了。
河曲河灯会举办前要先举行河灯祭禹仪式,将河灯供于大禹神位前,祭奠大禹。其后,僧人诵经,民众将裱糊好的各式河灯供于神龛前,祈求大禹消灾免难、保佑风调雨顺。当夜幕降临,主持人鸣炮点燃火把,僧人诵经将神位前的河灯送到渡口,船工驾驶木船,载着各种河灯,逆水向上大约一里,在急流中心抛锚停立。待准备就绪,乐工们便咚咚奏起乐曲,随着乐声,一盏盏灯被放入河中。河灯顺着黄河主航道,成群结队向前漂移,明明灭灭,煞是好看。整个活动持续三天,依据传统,一般每天放河灯360盏(因为农历每年有360天),期盼一年360天每天平安、快乐。
九曲黄河阵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山西省长治市每年正月十五摆的由九个万字组成的循环灯阵,古为姜子牙所传,有平安灯、发财灯、送子灯、前程灯、求婚灯、长寿灯、步步高升灯等十八灯,为民间祈福求财、驱邪去病的游乐灯阵。长治西北部,吕梁沿黄地区的柳林、孟门,晋中盆地地区的祁县、太谷等地也有摆此灯的风俗。
古代,九曲黄河阵是兵家布下的一种易守难攻的阵式,因其阵象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而得名。用五根高杆,九根次高杆和三百一十五根桩木横竖各十八根插于土中,然后用横木串连起来的九个蜗牛状连环弯,从正上方看是一个面积324平方米的正方形,其中有九曲十八弯。九曲四角和正中央有五根十米高的木杆上悬挂着红黄绿紫兰五种颜色的方旗,上书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据说这个小乾坤是镇邪的。在九曲每一弯的中心有九根次高杆,上挂九盏八角大灯笼。灯笼的八面书有隶体字,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其余的三百一十五盏悬于桩木上的五颜六色的灯分别环绕着九盏大灯,构成了颇为壮观的九曲黄河阵。
九曲黄河阵已今非昔比,五根高杆变成五个倒立的红色金字塔,上飘五色方旗,三百余盏五颜六色的小灯簇拥着九盏分外亮丽、格外显眼的大灯,九曲场外旱船秧歌被围的水泄不通,锣鼓声、唢呐声、丝竹声、欢歌声,声声清脆,字正腔圆,飘荡在色彩斑斓的近空;九曲场内人在灯中游,灯在人上飘,在一轮朗月的照耀下,好一幅壮观的和谐图。
武乡顶灯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是流行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境内西部的一种民间社火形式。在千年的历史中,它的表现形式几乎变化不大,每逢年节,表演者要剃光头,在面部和后脑勺都画上脸谱,这一表象特征来源于武乡顶灯的起源传说,在多种传说中有诸葛亮发明的北斗七星阵等说法,而流传最广也最为当地人所信服的是武乡顶灯为后赵皇帝石勒所创造。根据武乡县志记载,石勒,上党武乡人,传说当时的统治者经常在夜晚偷袭石勒所在的部落,将抓到的人当做奴隶,为了反抗统治者的压迫,石勒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统治者来抓人的时候让大家把头剃光,在脸上和后脑勺勾画上狰狞的脸谱,头上顶一盏油灯,官兵们看到后以为见到了鬼怪,惊恐万分,奔逃避让。
武乡顶灯表演时,表演者脖颈以上的部位要求纹丝不动,与头顶的顶灯连为一体。所用的道具就是日常吃饭用的碗,里面装上沙土,中间插上蜡烛,再把彩色的纸剪出图案来粘贴到碗上,表演时舞者头顶点燃灯碗,双臂在两侧上下摆动,或手插腰间双肩摆动,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形式自由、节奏明快、粗犷刚劲。
它表演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独有的化妆形式,表演者无论正对或背对观众时,都会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狰狞、或诙谐的面孔。随着节奏的变化,顶灯表演队形主要为“大穿堂”“九曲星”“蛇蜕皮”等,如游龙戏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缭乱,表演步法以传统秧歌舞十字步为主,讲究快跟快上、快进快退,被当地人称为“不拉场”。
(声明:转载来源为中国彩灯博物馆,旨在传递更多信息用于网络分享,若有版权异议及其它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END·